【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北大:知不足方能不辱 

海上刀

  一直都在静观关于学校好坏的恩恩怨怨,觉得关于大学排行方面懂得的确太
少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所大学,我只是喜欢所有大学美好的一面,厌恶
其中丑陋的一面而已。

  那天在北大三角地徘徊,有一外地学生模样的人来问,我大约是显得比较实
在而且老相那种值得信赖但不值得热爱的人,因此被问路的机会总是多一些,虽
然北大对于我来说多半也是陌生之地。他很怯怯地问我:“老师,你知道北大的
三角地在什么地方吗?”

  我比他还诧异地看了半天,说这就是。那个也许刚刚对大学产生懵懂感情的
年轻人很诧异地问,这就是三角地么?等他走了之后,我也在问我自己,在没有
认识北大之前,我想象中的三角地是否是这样模样的?

  也许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注定是毁弃崇高与神圣的时代,但我仍然不喜欢这
种淡黄的色调过早地从大学的殿堂中褪色,北大三角地也许在很多没有到过这所
学校的人来说,是一种思想和自由的圣地,虽然现在看上去更象哭墙。

  这种悲哀不仅仅是北大的,但对于北大绝对更甚一些,因为其他的很多学校
根本就没有真正年轻过,因此也不会体验到这种彻骨的悲哀。理想主义的北大的
毁灭并不全部反映在三角地的变迁中,但这绝对是一种信号。

  三角地也老了,也许很多记忆只能永久地生活在历史中了,就连象五星级酒
店一样豪华的百年纪念堂也不足以增加它些许的光彩,只有各种培训班和寻找丢
失的书本以及袜子的信息还在,但却没有人来找丢失了很久的思想。也许我们已
经丢弃太久了,甚至已经不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这些东西。

  对于现在的北大人来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所带来的光荣,但也承载着同样
的屈辱。如果现在这一代北大人竟然不能在北大的历史上或者中国的历史上,留
下任何可以怀念的痕迹就这样轻轻地去了,不知道后来者会怎样来评价这段真空
?

  但在层层叠叠的广告下面,毕竟还有些温馨的东西,让人感觉这块三角地不
太冷。我曾经看到过北大的学子为“乡村的发展”慷慨激昂过,也去旁听了曾毅
院士关于性与校园的讲座,虽然不是很满意,但终究是很知足的。在自己的母校,
是没有这种味道的。

  但遗憾却总是很多的,我曾经在清华经管学院听过英特尔总裁贝瑞特的讲座,
每到会意之处,下面笑声和掌声不断,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英语之流利思维之
敏捷也让我叹服,“年轻四十年,你还会选择现在的工作吗?”“你和比尔·盖
茨这么近,不担心另外一个比尔注意到你么?”我不知道这些学生是不是经过
精选的,如果不是的话,我要老实地承认,自己的英语也没有这么出色。

  但上个礼拜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听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诸立利董事长的讲
座,却是另一番尴尬。诸立利用英语讲了20分钟之后,等待问题的时候,下面的
学生却是面面相觑,然后有位老师说:“很多人都不懂英语,要不您再用汉语讲
一次好么?”可怜的诸立利先生,这个广东人不得不操着蹩脚的普通话重复了一
遍,才换来几个可怜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两群人都只是总体中普通的组成部分的话,我真的为北大觉得悲
哀,难道在外语水平上真的有这么大的差距么?外语不好当然不是致命的,但北
大在抛弃过去之后,又不能面向世界的话,那么出路又何在呢?外语不仅仅是种
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开放和自信的心态。

  我没有资格教导任何人,我只是写出我看到的一角而已,也许难免盲人摸象
的尴尬,但决非故意而为。我只希望这片石子在这里投下去,还不至于激起一片
倒彩,也就知足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